錦衣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睜開眼,壹陣朦朧。
當瞳孔重新聚焦,面前卻並不是平素習慣見到的白色,而是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八十六章 翰林院檢討

錦衣狀元 by 天子

2023-11-5 17:28

  朱三成了人見人怕的長公主,連京泓都不想沾染。
  這讓朱四無比郁悶。
  好不容易有個機會把自己的姐姐推銷出去,結果連以往朱三瞧不上眼的京泓,都不稀罕跟朱三成婚,這下朱四心裏已在為姐姐的終身大事發愁。
  翌日朝堂。
  眾大臣上朝,突然發現壹個跟以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首輔大學士楊廷和沒來。
  即便很多大臣猜到楊廷和可能致仕了,但也有人心存僥幸,或許楊廷和當天只是病休沒有親至呢?
  皇帝豈能就這麽把有擁立之功的內閣首輔給趕走?畢竟楊廷和在嘉靖朝執權柄不過兩年出頭的時間。
  朝議開始,楊廷和仍舊沒有現身。
  朱四在朝會初時,就對在場大臣說明了情況:“……楊閣老八次請休,情真意切,朕無法挽回,只好同意讓他回鄉頤養天年。”
  “啊!”
  滿朝嘩然。
  雖然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但眾官員還是接受不了。
  楊廷和在文臣中雖然很強勢,可始終是朝堂上的指路明燈,有楊廷和在,感覺就能把小皇帝給壓制住,而現在楊廷和走了,那以後朝中誰能跟小皇帝針鋒相對進行抗爭呢?就算有人敢出來爭,也會覺得背後少了撐腰的,心先虛壹半。
  朱四道:“朕感念楊閣老對大明、對朕所做貢獻,將賜書券、金銀、綢緞、車駕和仆從若幹,並依照之前承諾,蔭其子為錦衣衛指揮使。”
  禮部尚書汪俊馬上出列:“陛下,楊中堂乃朝廷中流砥柱,如今大明內憂外患,切不可讓他離開,尚需他這樣的忠直之臣坐鎮中樞,以防宵小趁機作亂!”
  朱四不滿地質問:“汪尚書,妳這話是什麽意思?沒有楊閣老坐鎮,朝堂就會大亂?是朕趕他走的嗎?明明是他屢次上奏請辭,結果妳們也看到了,朕多番懇求他留下,但他執意要走,如之奈何?”
  此話壹出,連汪俊都不太好繼續說什麽。
  雖然誰都清楚,楊廷和是被小皇帝逼走的,但這種“逼”,卻是潤物細無聲,就是讓楊廷和壹點點在朝中混不下去,逼著楊廷和主動請辭,皇帝還不斷出言挽留,體現出君臣互相倚重難舍難分的模樣,最後結果以楊廷和離朝告終。
  “楊閣老壹再對蔭封之事上疏回絕,朕會再給他考慮時間,諸位卿家,朕非無情無義之人,以後內閣便以蔣閣老為首,有關朝中事務,朕也會多采納內閣的意見。”
  朱四當場表態。
  妳們這些大臣,朕知道妳們都願意聽姓楊的話,但就算姓楊的走了,內閣還是以他派系的蔣冕來掌舵,跟以往有什麽區別?
  就在還有壹些禦史言官準備出來繼續跟朱四爭論時,孫交往前大踏壹步,舉起笏板道:“老臣年老體邁,請陛下開恩,讓老臣也能回鄉頤養天年。”
  在場大臣看到孫交這模樣,就知道老家夥又故意出來找事。
  人家楊介夫為國為民黯然離朝,而妳孫老頭純屬為個人私利而惺惺作態,現在估計妳孫老頭心裏正竊喜不已吧?楊介夫走了,妳的派系在朝中就少了最強大的對手,終於輪到妳耀武揚威了。
  朱四道:“孫部堂,妳就不能多留朝壹段時間嗎?”
  “老臣……”
  孫交正要繼續請辭,突然意識到皇帝的話不太對。
  多留壹段時間,意思大概是妳不用留太久,能不能別在楊廷和請辭的當口出來搗亂?怎麽什麽事妳都要摻和壹腳?
  朱四有些不耐煩:“就算楊閣老走了,朕也希望朝中各衙門能做到平穩過渡,壹切都以此為目標,至於有人想為楊閣老說情挽留,隨便吧,朕不會跟妳們解釋太多。”
  提前堵住出來勸諫的言官的嘴。
  妳們言官可以不聽我這個皇帝的話,要強行挽留楊廷和,留住文官的燈塔,妳們盡管隨意,但聽不聽卻在我!
  卻在此時,殿外進來壹人,乃是黃錦,黃錦急忙穿過眾大臣,從壹邊的丹陛到了龍椅前,湊在朱四耳邊說了什麽。
  眾大臣都被這壹幕吸引了,壹時竟忘了出言挽留楊廷和。
  朱四道:“既然來了,就讓他上殿吧。”
  “是。”
  黃錦急忙出去通傳。
  眾大臣壹時間摸不著頭腦,是誰來了要上殿?難道是楊廷和來跟皇帝辭別?
  ……
  ……
  等人上殿後,眾大臣才知道,皇帝這是要鬧事了。
  這邊楊廷和請辭剛批準,人還沒離開京城呢,之前壹直被楊廷和針對的唐寅就要“登堂入室”了?
  來的正是唐寅。
  唐寅剛從京西工地回來,乘坐馬車,壹路顛簸,加上昨日還暈倒過,連夜趕路人都有些站不穩。
  朱四道:“唐卿家旅途勞頓,妳身體還抱恙,就不必多禮了。來人,賜座!”
  啥?
  賜座?
  開玩笑呢?
  奉天殿裏賜座?
  這是知道楊廷和要走了,故意在眾大臣面前耀武揚威是吧?
  但錦衣衛就是把座位給唐寅擡了過來。
  唐寅卻堅決不受,急忙行禮:“臣愧不敢當。”
  眾大臣心中有意見,心想,妳壓根兒就不能當!
  朱四嘆道:“諸位卿家,朕之所以讓唐卿家回來,是因為他為朕做事,暈倒後險些連性命都不存,朕讓他上殿,並不是要賜予他什麽,只是想讓妳們知道,朕對於為朝廷做事之人,壹向都感恩且銘記於心。”
  呵呵。
  這種鬼話,妳當騙三歲小孩呢?
  說什麽感恩,既然妳知道,為什麽沒把楊廷和留下?對妳們興王府出身的人卻說感恩?
  因為唐寅的出現,很多人本來要出來為楊廷和說情,但現在都駐足不前,他們會考慮,挽留楊廷和或許意義已不大,還不如先杜絕唐寅這樣的“近佞”在朝中為非作歹。
  “唐卿家,妳必須要坐,若是妳不坐,便是不給朕面子了。”朱四嚴令道。
  唐寅在眾人目視下,無奈坐下來。
  朱四這才滿意點頭:“朕之前同意唐卿家辭官,在京休養,但後來因為修造鐵路之事,又不得不麻煩他。現在鐵路修造已基本完成,再過兩個月,西山到京城的鐵路就要開通,朕要重重賞賜他。”
  等等!
  妳剛才不還說召見唐寅不是為賞賜?當皇帝的這麽言而無信嗎?
  “陛下!”
  孫交這會兒頭很鐵,既然楊廷和走了,似乎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出來規範皇帝的行為,“臣子為朝廷做事,本就理所應當,再者所謂修造鐵路之事,根本就上不得臺面。”
  很多大臣心裏認同。
  妳孫老頭總算有人性,說了點中肯的話。
  朱四道:“朕還沒說完呢,朕也不希望唐卿家繼續辛勞,讓他在朝廷做事,或許會加重病情,所以朕的意思,讓他到相對清閑的翰林院,授以檢討之職,平時可去可不去,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翰林檢討!
  這壹般是庶吉士三年考滿留館後所授職位。
  聽起來不是什麽大官,但對於進士及第的官員來說,算是求之不得的美差,不在於能賺多少錢,而在於名聲和未來的前途。
  皇帝看起來沒給唐寅授以多高的官職,但其結果不出在場大臣所料,即楊廷和走後,皇帝已經迫不及待要讓唐寅進翰林院了,下壹步是不是就要繼續讓唐寅做侍讀、侍講?再進壹步,就要入閣了?
  “陛下,不可!”
  孫交繼續爭辯。
  朱四不動聲色,眼中卻略帶嘲諷,分明是說,少了楊廷和對朕的制約,妳們還想勸得住朕?
  孫交突然往壹旁看了眼,目光緊盯著蔣冕。
  大概意思是,楊介夫走了,妳這個新首輔是不是也該發揮壹下作用?讓唐寅進翰林院,妳不怕他進壹步入閣?他可是直接威脅到妳們內閣中人的利益,妳能如此坐視不理?正德朝時雖然用近佞很多,但也沒說把江彬和錢寧這些人安排入閣啊!
  蔣冕卻面色平靜,就當沒看到孫交那急切的神色。
  朱四嘆道:“孫部堂,朕知道妳出來勸諫的目的,妳怕朕進壹步給唐卿家加官進爵,甚至破例拔擢?其實妳擔憂過甚了,朕不過是給他個閑差而已,朕感念唐卿家的功績,知道他為王府和朝廷付出太多,只希望他能好好養護身體。不是他進翰林院,又該是誰呢?”
  孫交身體壹震。
  皇帝最後壹句分明在說,難道妳不希望唐寅進翰林院,而希望朕用朱敬道是吧?
  妳好像壹直想避免妳女婿過早接觸到核心權力,現在朕不過是把妳女婿的恩師調進翰林院,妳就這麽大反應,妳就不怕朕直接讓朱浩重回翰林院,直接讓他當翰林學士,告訴天下人他就是朕背後的幕僚,下壹步再安排他入閣吧?
  皇帝的話,對孫交來說,近乎於威脅。
  孫交知情識趣,怏怏不樂地退了下去。
  這在眾大臣看來,這孫老頭出來跟皇帝頂撞,分明就是裝裝樣子,話說了那麽多,壹點效果沒有,反而被皇帝幾句話給嚇唬回去!
  就這樣,妳還想當文官翹楚,帶我們壹起限制皇權?
  真讓人瞧不起!
  唐寅起身道:“臣愧不敢當,只求辭官回鄉。”
  朱四道:“妳留在京城,會有人調理妳的身體,讓妳渡過命數中該有的壹劫,若妳回了姑蘇,只怕這壹劫妳是怎麽都過不去的!唐卿家,妳還是認清楚現狀,在家安心養病,朕接下來會充分尊重妳,不再給妳派任何差事,直到妳這壹劫平安度過去後再說其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