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睜開眼,壹陣朦朧。
當瞳孔重新聚焦,面前卻並不是平素習慣見到的白色,而是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開個朝廷

錦衣狀元 by 天子

2023-11-5 17:25

  唐寅聞言,連連點頭。
  “聽妳這壹說,連我都想把妳塞回翰林院,讓妳在裏面安心讀個十年書,不令妳過問朝事……但這有用嗎?切!”
  唐寅只是在打趣,他知道現在新皇勢力根本少不了朱浩。
  若是朱四剛登基時,沒有朱浩就算了,現在既然有這麽個算無遺策的軍師,為何不用呢?
  朱浩笑道:“所以說,唐先生其實跟孫老,對我都是壹片好意……我們不探討此問題,先生之前說,幫我聯系江南之地的工匠,現在可有眉目?”
  朱浩現在最缺的就是有著壹身嫻熟技能的匠人。
  工部有不少,但以如今朱浩的資歷,尚且沒有資格調用工部的工匠。
  唐寅作為工部員外郎,也沒有調動工部匠人的能力,因為他的官職只是在體系中增設,並不能幹涉到原本體制內的事情。
  現在既要開礦,還要冶鐵煉鋼,改進蒸汽機,以後還要造船、造火器,這些都需要大批工匠的支持。
  吳中有壹點好,那就是人才輩出。
  越是安穩富庶的地方,越是會誕生壹些精通奇淫技巧的匠人,這是社會需求所致,若換作北方,工匠更多是講究大開大合的泥瓦匠、木匠,放到中原等各處經常遭災的地方……手工匠人很難生存,以至於隨著明朝社會逐漸安定,大批工匠開始往江南壹代遷徙。
  現在唐寅在朝做出了壹定成績,可以通過他出身吳中的身份,幫新皇招募到壹些工匠。
  之前蘇熙貴也在做,但蘇熙貴畢竟是發跡於江西、兩湖之地的商賈,根基尚淺,很難招募到頂級的工匠,因為那些工匠許多都屬於豪門巨富,沒有正當的名義,很難讓別人放手。
  “快了。”
  唐寅回答,“已有十數人,應約前往京師,就這還是拿出妳所制琉璃器皿,讓他們覺得大有可為,才會動身北上。讓他們學會妳的技術,只怕妳……”
  唐寅的意思是,人家是看中妳的技術,才會來京城碰碰運氣。
  別到時候妳不給人家技術,只想把人留住,或是回頭讓人把妳的技術學會了,妳不肯放人,到時後悔。
  朱浩笑道:“琉璃這玩意兒算不得多金貴,時代要發展,豈能敝帚自珍?放心,既然我把他們請來,就會傾囊相授,就怕他們學不來……或是領悟不到其中精髓。”
  朱浩要這些工匠幫他改進技術。
  朱浩自己畢竟不是工科出身,很多東西,看似有現成的模版,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朝當官,還是皇帝跟前最重要的幕僚,朱浩根本就沒法把所有精力放在試驗和改進技術上,就壹個簡單的蒸汽機,朱浩光在密封這壹件事上,就花費了兩年時間進行改進,但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
  靠壹個人來改變時代……始終太過理想主義。
  唐寅道:“首批人或者再過三兩天就到,到時我讓徵仲幫妳聯絡,他最近也想求得壹官半職,妳有時間見見他……”
  徵仲就是文徵明……
  唐寅曾經的難兄難弟,到現在文徵明還沒有求得很好的出路,壹個秀才,在京城能混出什麽名堂?
  現在文徵明大概壹心跟著唐寅混了。
  ……
  ……
  唐寅第二天就踏上往西山之路。
  這壹去大概又要半個多月。
  隨後文徵明主動前來拜訪朱浩,得唐寅提點,文徵明雖不知朱浩在新皇體系中的作用,但也知這位小狀元來頭很大,可能是改變他壹生的人物,所以文徵明見到朱浩後非常客氣。
  “文先生,您是家師的朋友,便是我師長,不必如此客氣。”
  朱浩笑著跟文徵明寒暄。
  文徵明急忙拱手:“哪裏,哪裏,在下壹介寒儒,豈能與朱大人相比?”
  論恭維人的本事,文徵明真有壹套。
  “大人”在唐宋以前,泛指父母叔伯等長輩,元及以後的朝代,才逐漸出現稱呼官員為“大人”,比如《西遊記》中,唐僧壹行途經諸國城門,皆稱門使為“大人”。朱浩心說,以“大人”來對自己稱呼的,妳文徵明算是第壹個。
  但問題是,歷史上文徵明也算是有節氣,拒絕寧王的征召,眼光獨到,至少比唐寅那貨強……朱浩壹直覺得,唐寅應召前應該不是不知曉寧王的野心,前去江西為紅顏多過其它,或許就是被婁素珍蒙蔽了雙眼。
  這大概也是為何後來見到婁素珍,甚至是見到心儀女子時,唐寅都很扭捏的原因。
  算不算壹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朱浩道:“文先生客氣了。今日不過是例行壹見,約個地方,回頭有事只管派人來知會……唐先生說,過幾天會有江南工匠到京城,到時望文先生引薦。”
  “要的,要的。”
  文徵明顯很欣慰。
  自己既是給唐寅做事,又能接觸到新皇跟前的人。
  相比於朝中官員勾心鬥角,文徵明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仕途前景,所以朱浩不用擔心他出去亂說。
  也沒人會在意這樣壹個“小人物”。
  盡管文徵明在文壇中地位不低,但在官場,文徵明連個屁都不是,考中舉人或還有壹點社會地位,壹個生員能幹嘛?
  去當個教書先生,連那些豪門大戶的門都進不去呢。
  ……
  ……
  朱浩給文徵明留下聯絡方式。
  現在朱浩給了文徵明壹個聯絡人的身份,盡可能從江南招募壹些士子和工匠,為自己所用。
  唐寅和文徵明別的不行,在文壇的號召力還可以。
  江南像唐、文二人這樣的落魄書生不在少數,郁郁不得誌,讀書人遍地的江南,有壹點學問,會作兩首詩,提筆寫壹幅不錯的書法,或是作壹幅山水畫,便自詡文人,但距離士族階層差了十萬八千裏。
  這些人心比天高,命卻比紙薄。
  都是眼高於頂的讀書人,本來就算考中舉人或進士,走上仕途,也未必有大好前景。
  但現在朱浩給了他們壹條捷徑,可以到京城走上官途。
  朱浩又見了孫孺。
  孫孺還是那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見到朱浩便抱怨:“先生,您讓我在國子監中多結交壹些人,有什麽用啊?朝廷官位是壹個蘿蔔壹個坑,若我介紹的人都有機會當官,那我怎麽現在還在國子監廝混?”
  朱浩不但用唐寅的號召力,從江南之地征募士子,也試圖從國子監中尋找人才。
  指望孫孺這個二楞子不可能,這件事更多是依靠公孫衣。
  但從某種程度而言,公孫衣跟孫孺的能力半斤八兩,都不是那種極具個人魅力,能讓別人心甘情願投誠並為之所用的大才,在號召力上遠不如唐寅和文徵明這樣的名士。
  朱浩道:“正統官缺,自然輪不到他們,但誰知以後朝廷會不會多出壹批此前從未有過的官缺?”
  “啥意思啊,先生?”
  孫孺聽得很糊塗,“聽您話裏的意思,先生以後要自己開個小朝廷?”
  “就當是吧,妳有意見?”
  朱浩瞪著孫孺。
  孫孺頓時沒了脾氣。
  朱浩冷冷瞥這小子壹眼。
  其實有壹點朱浩不是在敷衍和欺騙,他的本意就是要開個“朝廷”。
  要改變時代,就得在朝中新設官位。
  礦山、冶煉廠、大型工坊、船廠、火器場……這些不單純需要工匠,還需要行政和管理人員,若以後朱浩真有機會控制這些新衙門,當然需要跟朝廷原有的體制進行對接,指望那些傳統出身的進士?
  他們能樂意?
  這些人進了新衙門能好好辦事?
  這些新衙門裏,要的可不是職業政客,最好是壹群郁郁不得誌的讀書人,給點陽光就燦爛的那種,比如說文徵明。
  讓其能看到希望,在新衙門裏做得好,將來有機會躋身朝廷中樞,升到高位,跳出科舉的框架而找到另外壹條上升的途徑,換個方式實現讀書人當官、為國為民的理想。
  只有這群人,才會甘心為朱浩賣命。
  此設想,朱浩在朱四尚未當皇帝前,就與其提過,得到朱四的大力支持。
  現在朱四於朝中受到守舊老臣的極力打壓,這就給了朱浩很好的施展空間。
  朱浩為何要設計得兜兜轉轉,讓楊廷和對朱四那般強勢無禮?
  為什麽要把老臣給逼到用非常手段?
  並不是為了幫朱四,而是要制造壹種危機四伏的險惡環境。
  如當初朱浩設計把朱四送到京城當人質,只有朱四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才會知道誰對其最好,才會知道應該仰仗於誰,至於楊廷和先前對新皇派系的壹系列打壓……看起來是楊廷和無奈之舉,但更多是朱浩設計便是如此。
  “別總去花天酒地,也別想那些酒桌上的朋友。”
  朱浩對孫孺壹番耳提面命,“入夏前,爭取給妳調個實際點的差事。”
  孫孺壹臉激動地問道:“是讓我去當知縣嗎?”
  朱浩很無語:“想得美!以妳的能力,能當好壹縣之尊?”
  孫孺滿臉憋屈,有點失落,隨即卻覺得先生說得好像也沒錯。
  “別想自己立府,先想想自己能幹點什麽,或者跟妳師祖幹,或是調到京師周邊的衙門當個屬吏,多磨練磨練……”朱浩道。
  孫孺支支吾吾:“先生,我明年還要考進士呢……”
  朱浩抄起桌上的茶杯就想往這小子身上砸,孫孺馬上改口:“我聽先生的還不行麽?先生啊……您年歲還沒學生大,人前就給我留點面子吧,不然別人又要取笑我了!當弟子的,也要臉面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