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錦衣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睜開眼,壹陣朦朧。
當瞳孔重新聚焦,面前卻並不是平素習慣見到的白色,而是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五十壹章 母子團聚

錦衣狀元 by 天子

2023-11-5 17:25

  在朱浩看來,孫交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了。
  無論妳孫交之前態度多麽堅決,又有多不想卷入到朝堂紛爭中,眼下皇帝已給了妳足夠多的禮遇,甚至還答應把妳三甲出身從未有過光明前途的兒子調到翰林院來當編修,以照顧妳的日常起居,妳還想怎樣?
  歷史上孫交也不過是在三次請休,三次被駁回後即踏上往京師之路。
  有朱浩在,孫交提前被“押”到京師來,又給了他壹兩次請辭的機會,到時皇帝只要表現出強烈要使用他的意願,他就只能欣然領命,不然就會得罪新皇,等著被雷霆暴風壹般的報復。
  給足了妳面子,妳若不還以面子,那就是不要臉,別怪皇帝不講情面。
  對於重新征召弘治名臣謝遷入朝這件事,朱四態度並不堅決,沒有像對待孫交這樣先把人綁來京師再行商議。
  謝遷回絕了入閣的征召,或許謝遷也知道自己入閣後就要被拿來跟楊廷和搞對抗,若是他再壹次入閣,會出現資歷比楊廷和還要老,也就是先入閣但實際地位卻不如楊廷和的尷尬局面。
  大明內閣,論資排輩講的是入閣的先後順序,但中間除了守制外不能有外放、致仕等離開內閣的經歷,壹旦離開就要重新算資歷。
  像謝遷這樣,即便回到內閣,論資排輩也是排最後,哪怕當年他入閣比楊廷和早多了,名望更是遠比楊廷和高。
  這對心高氣傲的謝遷來說,怎會接受?
  謝遷派了兒子謝正到京師來感謝皇帝的信任,據說已在路上,估計再有壹兩個月才能抵達京師,畢竟從紹興府余姚縣北上京師,路途不是很近,這年頭交通不發達,乘船或乘馬車,壹天能走個四五十裏就算不錯了。
  ……
  ……
  隨後。
  蔣王妃壹行抵達京師。
  朱四很高興,差點兒就要親自出城迎接老母親,當上皇帝後終於把生母接到身邊,對於他這樣壹個少年喪父的半大孩子來說,母親的存在對他的意義非凡。
  朱四在宮廷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有親人在身邊會令他安心許多。
  但皇帝不能出宮迎接,否則要準備相應的禮數,比起迎接太後這件事還要繁復多了。
  最後朱四親自在大明門等候母親到來。
  對朱四來說,從大明門進宮,是他到京師後掀起大禮議的第壹步,所以在他根深蒂固的思維裏,皇帝和太後就必須要從大明門進出,從這裏進宮才算得上是皇宮正主。
  他還想過帶老母親去拜謁太廟。
  這件事卻被禮部官員上疏阻止,連朱浩也告訴他,就算妳母親是皇太後,婦人也不能隨隨便便踏足太廟這地方,這是大明法統,不是說對妳個人的苛求。
  朱四這才知道,原來帶老娘去拜太廟會壞了規矩,反而會讓他們母子在大禮議的輿論中處於下風,為顧全大局,也是為了以後能順利把老爹的名號加上“皇”字,正式遷到太廟內,朱四暫時只能忍了。
  “母後,妳快看,這就是皇宮,以後這兒都是咱的了……”
  朱四見到蔣太後,非常高興,拉著母親的手臂,就好像孩子在外面闖出壹片天地,帶著母親到城裏過好日子壹樣。
  蔣太後擡頭看著承天門高高的城頭,巍峨的城墻,有壹種三十年媳婦終於熬成婆的感覺。
  但她心中多少有些遺憾。
  因為丈夫沒有親眼見證這壹天,雖然她也知道,就算丈夫還在世,這皇位也傳不到丈夫頭上,但那時估計兒子被過繼到孝宗名下就更加順理成章,反而不如現在這般,因為自己的丈夫死了,兒子要奉養母親必須接她入宮,還能以各種孝義禮法為由頭,跟大臣抗爭。
  最重要的是能全了母子情分。
  “真好。”
  蔣太後心裏美滋滋。
  風風光光前來,就算沒見到朝臣恭迎,但自己已是太後了,這是天下女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
  “東邊是太廟,西邊是社稷壇,本來我想帶母親過去看看,但那些大臣說,不能隨便前去,母親,我就帶妳去看看奉天殿和奉慈殿,還有哪兒妳不熟悉的,我都帶妳去走走……”
  朱四笑著在前引路。
  蔣太後道:“是啊,陛下,咱就算進了皇宮,當上了皇帝,也不能壞了規矩,這件事妳做得對。”
  朱四不屑道:“若是真不能壞規矩,那母後還不能進皇宮呢。妳是不知道,為了這件事,朕跟那些大臣起了多少沖突,他們壹個個都認死理,非讓我拜大行孝宗皇帝為皇考,朕就是不能如他們的心意,後面幾次爭鋒,朕差點兒都要跟他們打起來了,險象環生啊……”
  朱四平時戲文和說本聽多了,好似講故事壹般,明明哭天喊地說不讓母子團聚就要撂挑子不幹皇帝了,大打感情牌逼那些大臣退讓,卻被他說得好像是經過朝堂論戰才爭取來的壹樣。
  蔣太後摸了摸兒子的腦袋,壹臉安慰之色:“好,母妃沒有白疼妳。”
  壹句話,就暴露出蔣太後的心思。
  自幼她就教兒子,該是自己的,壹定要努力爭取,不能讓人欺負了,這也是當母親的覺得興王府被朝廷打壓慣狠,再加上她畢竟是都督府軍職家出身的女子,算得上是“巾幗不讓須眉”,沒有那麽多文弱婦人的怯懦。
  這也是此番大禮議問題上,她會協同兒子壹起抗爭的原因。
  “對了母後,這件事要多虧朱浩,都是他在背後為我出謀劃策,才讓母後順利入宮。”朱四當然不忘表壹下好友的功勞。
  “好啊。”
  蔣太後很高興。
  這等於是說興王府之前的投資終於有了回報。
  之前興王府在栽培朱浩身上雖然沒花多少銀子,卻委以了難得的信任,僅僅在朱浩能否在興王府讀書這件事上,王府就曾多次出面,連袁宗臯和張佐都出動了好幾次,終於讓錦衣衛朱家服軟。
  此等信任和器重,不是能用銀子來衡量。
  這就讓蔣太後覺得,現在朱浩等於是在回饋興王府,總算沒有白白培養他。
  朱四提到朱浩,神色間多有得意:“母後,妳說朱浩是不是我的福星?小的時候,他就多次救過我,水裏火裏,還有生病時……長大後他還能當我的左膀右臂,他就是老天賜給我的寶貝啊。”
  蔣太後不解地問道:“水裏?”
  “呃……就是形容,他不是在火場救過我嗎?那時我雖然年少,但記得很清楚,那時我們才七八歲,還有我生病的時候,他也天神下凡般出現,用藥治好我……我問過唐先生,唐先生說藥不是他的,乃朱浩辛苦親手制造……”
  到現在朱四還對母親遮掩當年他和姐姐落水被救之事。
  這是朱浩進入興王府的契機,也是跟朱四建立起深厚友情的基礎。
  因為是少年時發生的事,朱四甚至沒去想過背後是否被人精心設計的問題,但要是他真的跟蔣太後或是興王府的人說了,或許就會有人想,怎會那麽湊巧,朱浩會壹而再而三救朱四?這背後會不會有陰謀?
  蔣太後嘆道:“朱浩是個好孩子,小的時候就很聰慧,他現在考中狀元,或真是上天派來輔佐妳的,妳壹定要好好用他,別辜負妳父王……不對,是妳父皇對妳的教導,他和唐先生壹樣,都是妳父皇留給妳的人才,相助妳成就大業的基礎……咦,怎沒見到袁先生?”
  到京師前,蔣太後壹直覺得,雖然兒子在回信中沒有提及袁宗臯太多,但總的說來袁宗臯應該是兒子當上皇帝後最值得信任且可托付重任的大臣。
  可壹直到她抵達通州,甚至今日來到皇宮,都沒聽說袁宗臯的半點消息。
  要知道當初袁宗臯在王府裏可是長史,在蔣太後協助兒子治理王府那兩年,都是袁宗臯出謀獻策忙前忙後。
  “別提了!”
  朱四壹副不想理會這個人的態度,“袁先生到京師後,先當了吏部侍郎,後入閣,但其實他……很難幫到我,他畢竟是文臣,很多事要恪守規矩,可涉及到大禮的問題,守規矩真的辦不成任何事,基本上無所作為……還是朱浩和唐寅對我的幫助更大。”
  蔣太後面帶苦笑。
  原來袁宗臯到京師後,只是獲得了名譽,沒有相符合身份、地位的能力來協助兒子?
  “而且最近袁先生的身體很不好,三天兩頭請假,朝堂上多日沒看到他身影了,朕已讓禦醫去給他看病,聽說病情有點嚴重,可能需要靜心調養……”朱四看似對袁宗臯沒那麽大器重,但還是很關心袁宗臯的身體。
  蔣太後嘆道:“他畢竟是王府多年的老臣,妳可不能怠慢了。還有張長史的家人,妳也該幫忙提點壹下,讓他們到京師來……王府出身的人,才值得信任。”
  蔣太後不懂別的,任人唯親這壹套門清,此乃華夏傳統小農思想使然。
  “對了,母後帶了很多王府的家眷來,他們跟妳到京師也有幾個月了,很多人都是妻子離散,現在他們的家眷終於來到京師,這樣後宅穩定就能安心幫妳做事了,現在就怕妳不好安置他們……”
  蔣太後壹心為兒子著想,許多事情考慮在了前面。
  朱四笑嘻嘻道:“母後多慮了,這件事在母後到京師前,就由朱浩和唐先生幫我處理好了……皇莊本來說要裁革,現在不用,把地都留給王府的人來打理,地可比我們在安陸時多多了,養多少人都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