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9章 人不渡己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所謂“醫不自醫,人不渡己”。史道人所言,自有其道理。
  誠如時人敬天地,畏鬼神。既是師門禁忌,自當遵循。便是少帝,亦不例外。
  “日前,董太皇召黨魁入宮,所為何事。”少帝又問。
  史夫人言道:“永樂宮只出不進,尚不得而知。”皆知身懷道術,豈能再無防備。
  “董太皇已有察覺。”少帝言道:“當小心行事。切莫使人構陷朕,‘挾左道祝詛’。”
  祝詛之術,乃大漢宮廷禁忌。凡與之沾邊,皆難得善終。少帝初坐穩大位,自當謹慎。切莫因小失大,陰溝翻船。
  “妾,敢不從命。”史夫人心領神會。
  南宮雲臺。
  竇太皇將將回宮,便有永樂黃門,冒險來見。
  “董太皇何事相邀?”竇太皇尚不知曉,《起居遺詔》已入董太皇囊中。
  “太皇言,尚書令(曹節)喪期已過(以日易月),養女安素,宜當擇日許配薊王。”小黃門言道:“故邀竇太皇相商,尚書令身後之事。”
  “原來如此。”合情合理,竇太皇自無從拒絕:“且回董太皇,朕稍後便至。”
  “喏。”小黃門領命自去。
  少頃,竇太皇移駕永樂宮,與董太皇相見。
  “只為尚書令身後事乎?”
  “非也。”待屏退左右,董太皇遂以心腹之言相告:“妹妹可知洛陽童諺乎?”
  “可是‘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此諺壹日風傳大街小巷,竇太後焉能不知。
  “然也。”董太皇這便垂淚言道:“因有歧義,故前日請少府壹問。少府言,童諺上下兩句,乃說先帝二子也。今,史侯之事已應驗。董侯尚未應也。”
  略作思量,竇太後已醒悟:“少府之意,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乃是言貴子之危。”
  “正是。”董太皇附耳言道:“少府言,唯有北上薊國,董侯方有壹線生機。”
  竇太皇輕輕頷首:“陛下奪權,重用武人。又聞養母史夫人,道術高深,能攝人魂。禁中人人自危。往來皆繞行,遠避玉堂殿。”
  “誰人無私心,何人無隱秘。凡被攝魂,便身不由己。盡將不可告人之事,悉數告知,事後焉能不追悔莫及。”董太皇試問道:“妹妹,可懼哉?”
  “誠如姐姐所言,無人免俗。”竇太皇答曰。竇太皇心中亦有隱秘。
  董太皇遂道明心意:“妳我指天為誓,扶立貴子為帝。若被史侯窺知,焉能輕饒。今禁中內外,洛陽八關,皆被史侯所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再留宮中,亦是徒勞。不若隨我遠去薊國。妳我姐妹,同舟共濟,福禍與共。如何?”
  本以為,必難舍京師富貴,垂簾大位。不料竇太皇竟欣然點頭:“可也。”
  倒讓董太皇壹楞:“妹妹,當真舍得?”
  “不瞞姐姐。孤母宿疾纏身,欲回薊國。我已答應,不日當奉母北上。”竇太皇言道。
  “天助我也!”董太皇險大喜忘形,急忙收斂:“妹妹勿怪。料想,只需返回薊國,由華大夫診治,令尊定當無恙。”
  “華大夫號稱‘扁鵲在世’,定可藥到病除。”竇太皇亦如此想。
  “如此,妳我姐妹,擇日北上薊國。扶立貴子登基為帝。”董太皇言道。
  竇太皇又問:“可有接應?”
  董太皇答曰:“薊王門下主記,九江蔣幹。當可助妳我達成所願。”
  “何時動身?”竇太皇再問。
  “待救出董氏壹門。”董太皇仍有牽掛。便是被關押在黃門北寺獄中董重,董承二人。
  正如牽掛孤母,竇太皇自能感同身受。畢竟,二董乃董太皇親侄。若就此遠遁,少帝惱羞成怒,恐延禍二人滿門。
  “如此,我便等姐姐消息。”二人言盡於此。
  待竇太皇移駕出殿。董太皇卻愁眉不展。說時容易,做時難。北宮由衛將軍張濟,親自領護。黃門北寺獄,更有重兵拱衛。非少帝身旁親信,不得入內。急切間,如何能將二董救出。
  少頃,永樂太仆封谞,送竇太後回,簾下進言道:“黃門少令左豐,乃薊王心腹。若能得其相助,大事可成矣。”
  “左豐得史侯重用。執掌二宮權柄。”董太皇言道:“自當忠心不二,焉能為朕所用。”
  “老奴竊以為,左豐非忠陛下,而忠薊王。”封谞答曰。
  “何以知之。”董太皇反問。
  “禁中忠犬,不認二主。”封谞壹語中的:“除非舊主亡故,另擇新主。”
  “若出手相救,左豐必死也。”董太皇仍存疑。
  “有道是‘打狗需看主人面’。薊王虎踞在北,陛下斷不敢放肆。”封谞傲然壹笑。
  “妙極。”董太皇如釋重負:“且喚左豐入宮相見。”
  “喏。”封谞這便領命。
  待殿中只剩董太皇孤家寡人。壹陣涼風拂面。忽起後怕連連。二宮太皇,遠遁避禍。兩漢四百年,絕無僅有。能否達成所願,唯天地神鬼可知。無非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思前想後,並無不妥。
  董太皇喃喃低語:“事已至此,當如何與薊王相見。”
  長信宮北角門。便有壹人投帖相見。
  “何人投帖。”程璜長女,隨口壹問。竇太皇入宮,養父程璜入土。長信宮大小事務,皆有二位程中大夫掌管。
  小黃門答曰:“只說名帖壹看便知。”
  “哦?”程璜長女這便打開視之。半片附蟬,赫然入目。
  “原是故交。速速請來相見。”
  “喏。”小黃門不疑有他。
  須臾,安素女扮男裝,入宮相見。
  “妳是何人?”長女名“環”。“佩玉上系於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前、後、下端垂以璜,中央下端垂以衡牙(或玉環)。”“環”位於“璜”之下。寓意乃程璜之女(後輩)也。
  “宮人安絜。”安素行走二宮,慣用此名。
  “可是尚書令養女,安素。”二女名“璇”。“美石次玉”曰“璇”。乃次(二)女之意。
  “正是。”安素答曰。
  “所為何來?”程環問道。二片附蟬,嚴絲合縫。安素身份呼之欲出。
  “乃為救二宮帝後並王美人貴子而來。”安素實言相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