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5章 偶露崢嶸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隴山,大震關首,雲霞殿。
  “報——”
  有六百裏加急邸報送到:“王傅將兵剿賊,勇為先登。殺黑山賊酋三十有九。渠帥張燕只身逃亡。蕩寇、討虜、破賊、揚武四校,分兵四路,挺入軍都、蒲陰、飛狐、井陘,北太行四徑。順藤摸瓜,盡抄黑山各部老巢。得賊眾三十余萬,錢糧輜重,無可盡數!”
  殿內百官,無不擊掌相慶。
  饒是幾位謀主,亦面露喜色。
  接邸報細觀,劉備不禁笑嘆:“尋常莫辨,偶露崢嶸。王傅真乃中流砥柱也。”
  李儒笑道:“王傅敢為人先,斃殺賊酋三十有九。領四校,剿滅四徑黑山。料想殘敵必望風逃竄,冀北無憂矣。”
  “王傅自孤幼時,便守護身側。樓桑老宅,王傅守前院,王妃守中庭。還有……”想到寧姐姐,劉備不禁會心壹笑:“孤,方能睡得安穩。”
  張飛這便叫道:“那時俺爹看的緊,不然定與大哥日夜相伴,互相壯膽。若二哥早來,又何須勞煩王傅。”
  關羽微微壹笑。三弟言之有理。
  殿內重臣,不禁撫掌大笑。
  笑中多有感嘆。能稱萬人敵者,薊國竟有其三。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又豈是誇大其詞。
  “待軍功簿到,再為王傅請功。”劉備對荀攸言道:“書報洛陽,亦讓文和得知。”
  “喏。”荀攸俯身領命。
  劉備笑道:“得賊眾三十余萬,可填文安與雍奴,圩田所需。”
  鐘繇雍奴北部圩田已成。縱橫水網如脈絡,滋養百裏良田。又築高堤,鎖諸水於河堤之內。多管並舉,雍奴北部澤水盡退,只剩中、南部大澤。於是,開春鐘繇上疏,請改雍奴為雍陽。山南水北為陽。正與北部數縣名稱相呼應。
  劉備欣然應允。
  “文安境內滏水、高陽水、滹沱水、泒水等,諸水交匯,散為大澤。徑百二十裏。若得循吏牧守,可比督亢秋成。”李儒起身奏問:“主公可有心儀之選。”
  “確有初選。”劉備笑問:“諸位亦可共舉良才。”
  互相看過,荀攸遂起身奏問:“主公心儀之人,可是新昌令,陳群,陳長文。”
  “正是陳群。”劉備笑答:“以孤之見,若論治世之才,長文當不在元常之下。”
  薊王善辨寶識人。天下皆知。然今將未曾及冠的陳群,與鐘繇相比。眾人亦頗多驚訝。
  “若陳長文除為文安令,新昌又當交給何人?”荀攸再問。
  劉備這便問計群臣:“諸位當用踴躍舉薦。”
  見眾人皆在沈思,新任貲庫令司馬芝,起身奏報:“稟主公。臣,舉薦壹人。”
  “何人?”劉備笑問。
  “司馬直。”司馬芝答道。
  “可是河內名士,司馬叔異。”荀攸竟也識得。
  “正是。”司馬芝答道:“先前因黨錮被禁足在家。今黨錮已解,三公四府卻屢辟不就。只因未遇明主。主公只需去信壹封,當星夜前來,自投門下。”
  司馬芝與司馬直,或有遠親。所謂內舉不避親。以司馬芝之為人,能舉親不避嫌。司馬直必有大才。
  “千石俸,是否太少。”既是大賢,又是名士,劉備不禁問道。
  “若旁人相招,便是二千石高俸,亦不可動其心。然若出自主公,必欣然應募。”司馬芝答曰。
  “如此。便遣幕府公車,前往河內征募司馬直。”劉備又道:“孤當手書壹封,壹並帶去。”
  “主公明見。”群臣下拜。
  “鐘存王庭遣使來問。三月戊申成婚大典,是否如期舉行。”李儒又道。
  “自當如期,何故見疑?”劉備反問。
  “乃因此次與主公結親,鐘存大小豪帥,皆欲同來觀禮。人數眾多,女豪恐我等始料不及,未有萬全準備。”李儒答道。
  劉備遂會意:“可是怕孤不願接待。”
  “然也。”李儒笑道:“故女豪才出言相試。”
  “東阪四海館多已空置。西阪大使館亦可暫居。兩處館舍,足可安置。”長史蓋勛答道。
  “修書女豪,壹切如舊。”劉備言道。
  蓋勛又奏:“鐘存媵妾,人數眾多。許師與許女皆在列。”
  見殿內百官皆不語,蓋勛又進言道:“許女年不過十三……”
  劉備笑道:“長史只憂幼齒乎?”
  蓋勛索性明言:“妻後母,納釐嫂。乃羌人舊習。與人倫相悖。若任其所為,則隴右必爭相效仿。荼毒甚烈,主公不可不察。”
  “長史之意,孤豈能不知。”劉備言道:“孤已去信女豪,許女當以‘假子’視之。”
  “主公明見。”百官拜服。
  “妻後母,納釐嫂”的上古陋習,劉備早有心鏟除。然卻不可壹意孤行。需循序漸進,待羌人日漸漢化,通曉倫常,自當恥於為之。
  若將舊時劣根壹刀斬斷。營中諸多夫妻便會勞燕分飛。所生子女又當如何。
  以薊王為始,當徐徐圖之。
  洛陽,西邸,萬金堂。
  陛下面上無喜無悲。
  張讓趨步登堂,偷看陛下臉色。心頭壹沈。不敢怠慢,急忙五體投地:“老奴叩見陛下。”
  “阿父可識得此書。”說完,陛下竟將竹簡擲於當面。
  張讓急忙取來壹觀。頓時汗如雨滴。
  此書乃出張讓親筆,與黃巾私通之密信。卻不知陛下從何處得來。
  “王豫州於賊中,得阿父賓客與黃巾書。這便尋跡追查。今人贓俱獲,鐵證如山。阿父可能自辯?”陛下問道。
  “老奴百口莫辯!”張讓伏地叩首,涕淚橫流。竟是王允匹夫!
  “阿父與黃巾反賊暗通曲款。可是要聯手害朕,另立新主。”陛下句句誅心。
  “老奴縱粉身碎骨,亦不會讓賊人動陛下分毫。”張讓悲聲泣道:“奈何壹門老幼皆在潁川老宅。彼時黃巾勢大,潁川被圍,為救全家於水火,老奴,老奴……唯有與賊人虛與委蛇。”
  說完便叩首不止。乃至額前崩裂,滿面披創。
  念及主奴舊日情分,陛下亦於心不忍。壹時間,竟不知該如何處置才好。
  危急關頭。張讓忽從懷中取壹錦囊:“老奴願罰銅抵罪。”
  要說,知子莫若父。深知陛下商人秉性,張讓竟將新取自黃門令左豐處的琉璃寶鈔,獻出抵罪。
  陛下雙眼壹亮:“此物何來?”
  “乃老奴畢生積蓄,從金水貲庫兌換而來。”張讓哭訴。
  “阿父……忠心可鑒。朕又豈能不知。”命人接過,打開壹看。陛下面色立刻和緩。
  壹千萬琉璃寶鈔,值五千萬錢。
  寶鈔離手,張讓滿心血滴:“陛下聖明。老奴忠心侍主,別無二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