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實習生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 by 南山有龍
2024-4-6 09:49
會試之後,便是緊張的閱卷環節。
新政之後,科舉制度已經改革,每年都有自然科學類的學子通過科舉進入官場,就算是個秀才,至少能在縣衙做個文吏,而且,官和吏之間的鴻溝已經不復存在,只要年底考核優秀,吏是可以升為官的。
如果是舉人,便可以在府衙當差,仕途則更為順利。
不過,這些自然科學類的學子,最開始進入官場的時候,通常都是輔助崗位。
比如通判、主簿、訓導、經歷等,這些職位對於專業性要求更強。
如此做法還有壹層深意,就是在科舉制改革的過程中,盡量保持平穩過渡,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沖突。
如果新制度下的學子直接去擔任縣衙、府衙壹把手,對於傳統的讀書人群體沖擊實在太大了。
現在人家從輔助崗位做起,考核優秀再向上晉升,妳還有什麽話說?
饒是如此,每四年壹度的會試仍是大明科舉取士的重中之重。
如徐溥這些人,仍堅持每日苦讀四書五經,其他的書籍壹概視為奇技淫巧。
在他們眼中,所謂的自然科學,無非就是壹切投機取巧的把戲,難登大雅之堂。
可是,當他們親眼看到電燈的時候,壹切都變了。
原本以為只是壹盞油燈,可是,沒有添加燈油,更沒人點火,就亮了!
徐溥突然意識到,事情恐怕沒那麽簡單。
耳畔傳來蒸汽爐有節奏的響動,讓他聯想到了蒸汽火車。
那個不需要騾馬,也不需要人力就能跑的車。
電燈的奧秘或許和蒸汽爐有關,但是其中的原理,卻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對於科學院的人來說,這種事已經是司空見慣,可是,對於沒有經過系統科學知識學習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神跡!
三天的考試很快結束,眾人出了考場,腦子裏惦記的並不是自己文章做的如何,能不能金榜題名,而是……電燈是什麽?
為什麽會亮?
於是,神奇的壹幕出現了。
諸位舉人並沒有急著回客棧,也沒有到登主考官的門去拜謁,而是紛紛湧入科學院,要求倒也不過分,只希望能有人講解壹下電燈的原理。
貝琳看到這麽多人,還以為出了什麽事,緊張地不行。
得知真相之後,頓時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真沒想到,科學院也有被追捧的壹天。
想當初,科學院剛剛成立的時候,被翰林院冷嘲熱諷,時不時地踩上壹腳,以彰顯自己的正統讀書人身份。
風水輪流轉,現在的翰林院日益清冷,早已沒了往日的囂張氣焰。
只有在朝廷舉行科舉的時候,才有翰林院表現的機會。
以曹鼐為首,從翰林院、禮部等衙門抽選了三十余名考官,對試卷進行審閱。
過完第壹遍之後,還要進行交叉審核。
如果兩名考官給出的成績大致相當,這份試卷的成績也就定下來了。
如果差異過大,則會交給第三名考官復審。
等全部成績出來,所有考官還需對前三十名進行再進行壹次復審。
經過了五天的封閉式閱卷,終於,最終的成績出來了。
貢院外面,各位大老爺的轎子早已備好,曹鼐和眾人打過招呼,坐上轎子,打道回府。
“老爺,您回來了!”
轎子剛剛停下,門房已經迎了出來,擺好杌凳,撩開轎簾。
曹鼐下了轎子,不忘囑咐道:“這幾天會有人登門,妳就說老夫身體欠恙,暫不會客,可先把名帖留下。”
“是,老爺!”
門房得到吩咐,自然懂得該怎麽做。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能在內閣首輔的府上做門房,肯定是懂規矩的。
春闈剛過,老爺又是主考官,那些學子們定會爭相登門拜謁。
既然是拜謁,自然少不了拜禮,當然也少不了自己的那壹份。
想到這裏,他的臉上不禁露出得意的微笑。
然而,整個晚上,安靜地出奇。
別說有人登門,就連壹條狗都沒出現。
壹日壹早,曹鼐起床洗漱過後,慢悠悠來到前堂吃早飯。
門房帶著兩個黑眼圈過來,見面先請安。
“昨晚來了多少人啊?”
曹鼐端起壹碗熱氣騰騰的八寶蓮子粥,用調羹攪了攪。
“回老爺……沒人……”
“嗯?”
曹鼐擡起頭,疑惑道:“沒有人登門嗎?”
“這……確實沒有。”
門房心中暗道,我等了壹晚上呢,別說人了,連個鬼都沒看到!
曹鼐眉頭皺起,慢慢將粥碗放下,暗暗尋思,怎麽會沒人呢?
莫非……這家夥偷懶,早早去睡了?
“嗯,知道了!”
無論如何,要鎮定。
門房躬身道:“老爺您先用膳,小的回去補壹覺,昨晚壹宿沒睡,眼睛都睜不開了。”
曹鼐不解,問道:“為何沒睡?”
門房有氣無力地說道:“等人來啊!”
曹鼐頓時無語,好吧,剛剛還冤枉人家了……
這頓飯吃的沒滋沒味,眼看到了時辰,坐上轎子,向宮裏走去。
以往上朝的時候,路上還小憩壹會,可是,今天卻壹點也睡不著,壹閉上眼,腦子裏就忍不住去琢磨,這人都去哪了?
老夫可是主考,妳們不來拜謁,等什麽呢?
莫非是這個首輔的頭銜太大了,諸位學子都不敢登門?
不至於啊……
“老爺,到了!”
“嗯?”
曹鼐睜開眼,卻發現已經抵達午門。
此時天還沒亮,大家都在門口等著,看到曹鼐到了,紛紛上前見禮。
張益走過來,笑著道:“曹公辛苦!”
曹鼐點了點頭,以示回應。
張益又問道:“昨晚曹公家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吧?”
“嗯,嗯……”
曹鼐只得胡亂答應著,臉上的笑容卻有些僵硬。
等到午門大開,百官進殿,赫然看到皇上來上朝了。
現如今,皇上來不來上朝,全看心情,今天可算是逮著了。
曹鼐率先啟奏,主要說的是會試閱卷相關事宜。
會試之後,還有壹道殿試。
只有通過殿試,才能拿到進士功名。
朱祁鎮聽完,點頭道:“既然成績出來了,傳司禮監加印,張榜公告。”
“遵旨!”
曹鼐行禮退下,張益剛要上前,卻被貝琳搶先壹步。
“啟奏皇上,臣有事奏。”
“何事?”
“近幾日有大批學子前來科學院觀摩學習,有千人之眾,科學院是否可以給這些人設立壹些臨時崗位,在普及科學的同時,也能加快壹些課題的研究進程。”
貝琳現在很急,上千人啊,都是青年才俊。
這麽好的資源主動送上門來,趕緊收入麾下才是啊!
朱祁鎮問道:“都是什麽人?”
“回皇上,都是前來參加會試的舉人。”
此言壹出,殿上立刻傳出壹陣喧嘩聲。
曹鼐更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心中暗道,怪不得自己家壹個人都沒來,原來都被科學院搶走了!
這時候,翰林院掌院學士蕭維禎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這些學子的成績尚未公布,不宜與朝廷有過多瓜葛,更何況他們還要準備殿試,若是分心作他用,實在不妥。”
此人便是當初引天雷的第壹人,說來也怪,六個人捆在壹起,蕭維禎還是第壹個,結果卻是他自己重傷,其余五個當場斃命。
事後,這件事被認定為天災,給人家五個賠了撫恤金匆匆了事。
而蕭維禎卻神奇地痊愈了,繼續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朱祁鎮本打算將這個老學究換掉,奈何內閣都跑過來說情,再加上人家只是做了壹場實驗,也算是客觀求實,實驗有風險,過錯並不在人。
科學院也經常會實驗失敗,也有傷亡情況,如果做實驗鬧出人命就把人革職,這事屬實有點說不過去。
朱祁鎮所思考的卻不是這些,他只是單純地覺得,既然有了科學院,那麽,翰林院的職責就更加簡單了,只負責文史相關工作就好了。
那些老學究們雖然行事古板,還是很適合文史類的研究。
既然如此,幹脆就讓他繼續幹著。
反正現在翰林院已經愈發沒落,這個職位也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可是,蕭維禎卻將科學院銘記於心,因為他……小心眼。
被雷劈這件事,讓他攢了半輩子的臉面丟的幹幹凈凈。
事後,他並沒有沈下心來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將所有的問題歸咎於科學院頭上。
科學院那些奸人,早就知道引天雷會被劈,卻不制止,在那裏看笑話!
有這樣的心思,平日裏,更是費盡心機去抓科學院的小辮子。
今天,終於有機會了!
那些舉人都是剛剛考完,還沒出成績的時候,最為敏感,妳們科學院是要做什麽?
大肆接近這些人,目的何在?
果然,話音剛落,就看到皇上臉色沈了下來。
他心中暗暗得意,這壹次,科學院可是犯了忌諱。
為何最後壹門科舉是殿試?
因為所有人,在入朝為官之前,必須是天子門生。
皇上親自主持考試,就是所有考生的名義上的恩師。
而科學院未經許可,私下接觸這些人,難道不是圖謀不軌?
朱祁鎮沈聲道:“翰林院是不是都閑的沒事做了,諸位學子想去科學院漲些見識,關妳們什麽事?”
蕭維禎的臉色刷壹下變得黢黑……
不對了,怎麽還怪在了自己頭上?
見狀,曹鼐說道:“皇上息怒,蕭學士也是壹番好意,在成績尚未公布之前,諸位學子過多與朝廷接觸,確實有些不妥。”
朱祁鎮搖頭道:“科學院又不是吏部,有何不妥?再說了,那些學子願意接觸科學知識,這是好事,該當鼓勵才是。”
“可是……”
曹鼐遲疑道:“殿試即將開始,若此時分心他事……”
朱祁鎮擺擺手,道:“卿家多慮了,依朕來看,大家有好學之心,此乃我大明之幸也,貝琳!”
貝琳趕忙上前:“臣在!”
“妳立刻下去安排,在各個課題組設立壹些臨時性崗位,讓諸位學子自己選,喜歡什麽,對什麽感興趣,直接安排過去實習,在此期間,給人家發點補貼,畢竟都是來趕考的,身上的盤纏也不多,至於發多少……妳自己把握。”
“是!”
朱祁鎮又說道:“朕只要求妳壹點,保證人員安全,危險的崗位不能去,明白嗎?”
貝琳行禮道:“臣遵旨!”
“對了……”
朱祁鎮突然話鋒壹轉,問道:“大家對什麽學科比較感興趣?”
“回皇上,通過這幾天來看,對電力實驗室感興趣的人最多,占了八成!”
“這麽多?”
朱祁鎮感覺有些意外,仔細想想,卻也在常理之中。
因為所有人都親眼見識到了電燈,這麽神奇的東西,不感興趣才怪。
說起來,這其中還有太子的壹份功勞呢!
想到太子,他的臉上不覺地露出壹抹微笑,問道:“電力實驗室……地方夠嗎?”
“回皇上,新基地專門擴建了電力實驗室,可是,壹下子多出八百人……就不夠用了……”
朱祁鎮點點頭,是啊,八百多人實在是有點多。
“妳跟諸位學子解釋壹下,科學院神奇的東西多著呢,電燈只是其中壹項,盡可能把人分流壹下。”
“臣遵旨!”
說完了科學院的問題,其他人陸陸續續上前奏事。
曹鼐看了壹眼蕭維禎,無奈地嘆了口氣。
翰林院沒落了,或者說,傳統的讀書人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就連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竟然都比不上科學院。
蕭維禎也看到了曹鼐的表情,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不知如何是好。
他不甘心被時代淘汰,不甘心失去往日的權勢,可是,又能怎樣?
放眼望去,這個世界日新月異,所有人都在進步。
小商小販,甚至是尋常百姓家的孩子,都送到學堂去讀書了。
放在以前,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事。
世道變了啊!